读史笔记:诸葛亮七擒孟获,因性制人的谋略,攻心术的高超智慧

爱百科 138 0

读史笔记:诸葛亮七擒孟获,因性制人的谋略,攻心术的高超智慧

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外交家。他是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典范。然而他并不墨守儒家教条,尊王而不攘夷,在处理夷越等少数民族的策略中,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智慧。能攻心则反侧自消,自古知兵非好战。他是个擅长“攻心”的高手,著名的“七擒孟获”的故事就充分地展示了诸葛亮“攻心”术运用的精髓。

刘备病死于白帝城的时候,南方地区一个名为孟获的少数民族首领,趁机煽动西南一带部族,联合反抗蜀国。为防止遭到内外夹攻,诸葛亮先与东吴讲和;随后,开始兴修水利,发展生产,积蓄粮草,训练兵马等。两年后,便率军兵分三路征讨孟获。这三个步骤可谓面面俱到。

参军马谡对诸葛亮说:“孟获叛军依仗路途偏远、地势险要,不服从朝廷的管束。仅凭借武力打败他,大军一撤,依然还会卷土重来。所以,应以攻心为上,这次出征要从心理上征服他。”诸葛亮赞同,表示亦为心中所想。孟获得知消息后,连忙组织人马准备抵抗。他虽作战勇猛,性格直爽,但缺少计谋。于是,根据他的性格特征,作战计划早已在诸葛亮的脑中形成了。

首先,他命令对于首领孟获只能活捉,不要伤害。接着,命令王平带领一支人马冲进孟获的营寨。遭遇孟获后,立即调转马头逃奔荒野。孟获见状,喝令全军追赶。当追到山谷之中时,突然喊声大起,蜀兵从两旁杀出。此时想退已经来不及了,他只能束手就擒。

孟获本以为必死无疑,没想到诸葛亮见了他立刻命人给他松绑,并亲自带他参观了蜀军军营,然后问孟获:“蜀军实力如何?”孟获傲慢地说:“我看不过如此,我之所以战败,是因为中了你们的埋伏。要是硬拼硬打,还不一定谁胜呢!”诸葛亮朗朗笑道:“既然这样,你就回去好好准备一下,咱们再打一仗。”

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孟获接连被俘数次,每一次都借口误中诡计或是运气不好等。当第六次被擒时,孟获主动说:“如果你第七次掳获我,我会倾心归服,永不反叛。”诸葛亮表示:“如果我再擒住你,我就不会释放你了。”

果然,孟获第七次又被擒住了,诸葛亮不忍再见他,使者前来告诉孟获:“丞相特令我来释放你,你可以再去组织一支军队前来决战。”孟获跪倒在地,泪流满面地说:“丞相对我七擒七纵,真可谓仁至义尽!我从心里佩服,从今以后绝不再反叛。”

孟获被释放以后,立刻会见各部族的首领,万分感慨地说:“蜀国丞相谋略过人。他训练的兵马,个个机智善战,我们不是对手,不要再兴兵反抗了!”由于他的威信很高,大伙便听从了他建议,不再作乱。为了节省军费开支,诸葛亮没有在此地设立官府,仍由孟获等部族首领管理属地,友好相处。

小结谋略过人的诸葛亮通过七擒七纵的方式,向孟获等少数民族首领传达了一个信息:我有足够的能力打败你,但是我不想伤害你。孟获等人最终心悦诚服,忠心耿耿地归顺了。正所谓:“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。”要征服对手,强大的实力固然重要,如能恰当的运用心理战术,没准能令对方心服口服,外带佩服。

感谢阅读,欢迎探讨!

标签: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