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明朝的礼制,朱棣的太宗庙号为何却变成了太祖?

爱百科 17 0

大家都知道,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朱棣同志,是通过靖难之役,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,才登基为帝。在夺得皇位之后,朱棣自己也知道自己夺得皇位的方式,并不是太过光彩。尽管在位期间政绩不错,但他也并没敢抬高自己,也没敢让自己的儿子追封自己为祖。所以朱棣的庙号在明世宗朱厚熜之前,都是明太宗。

在中国古代,庙号是一个特别讲规矩的东西。祖和宗的区别,那是相当大的。正常来说,只有奠定一个王朝基础的君王,才能称之为祖。后世继位之君,都称之为宗。

比如汉朝,西汉就只有一个祖,那就是刘邦,其他都是宗;而东汉同样也只有开国皇帝刘秀一人敢称祖,其他人都只是宗。再比如唐朝,开国皇帝李渊敢称祖,唐朝开国后李渊他爹、他爷爷,因为奠定了唐朝的基业,所以也被追封为祖。但李渊之后,哪怕是像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,也只能称之为唐太宗而已。

所以,正常情况下,按照庙号的制度,朱棣是无论如何都不敢称祖的。哪怕他敢篡位当皇帝,也不敢下旨让大臣们在自己死后尊自己为祖。因为那意味着他不尊重他老爹,意味着明朝是他和他爹一起打下来的。

但是,当明朝的皇位,传到明世宗朱厚熜手里的时候,出了一点小意外。

朱厚熜的即位,同样十分传奇。原本朱厚熜只是一个藩王世子,根本不可能继承皇位。但在他之前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,因为自己一系列骚操作导致自己英年早逝。而朱厚照死的时候,并没有子嗣。非但如此,朱厚照他爹朱佑樘,更是只有这么一个儿子。

所以,在朱厚照去世之后,大臣们想要再立一个皇帝,就得从朱佑樘的兄弟的儿子当中找。最终,当时的明朝首辅杨廷和,选中了兴王的儿子朱厚熜。

杨廷和是真正的老臣,为国家做事多年,在朝中权势极重。杨廷和选择朱厚熜的原因倒是很简单,因为朱厚熜当时十分年幼,再加上老爹已死,所以比较容易被控制。但杨廷和万万没想到的是,他选中的这个朱厚熜,却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
在决定选择朱厚熜以后,朝廷派人拿着太后的诏书,前往安陆的兴王府邸,将当时已经继承兴王爵位的朱厚熜,接到京城,继任皇帝。但是,当朱厚熜和朝廷所派的人到达京城外的良乡时,朝廷前来迎接的礼仪大臣,就和兴王朱厚熜产生了第一轮的冲突。

冲突的中心点,在于礼仪大臣建议兴王朱厚熜,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。不过,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朱厚熜的坚决拒绝。在此之后,朱厚熜入宫的时候,双方更是因为走哪个门而再次产生了冲突。朱厚熜坚持要以继位之君的身份,进入皇城。而大臣们却希望他以藩王的身份,进入皇城。

这场冲突,当时闹得极为不愉快。朱厚熜甚至扬言,如果不尊重自己的决定,自己直接放弃继承皇位。最后还是张太后出面调停,才使得朱厚熜顺利的继位,史称明世宗。

不过,朱厚熜继位之后,朱厚熜和大臣们之间,在关于尊谁为皇考的问题上,又继续开始了拉锯战。所谓皇考,就是已经去世的父亲。朱厚熜坚持认为,自己应该尊生父兴王为父亲。而大臣们却认为,朱厚熜应该尊当年的朱佑樘为父亲。

这场关于‘认爹’的争论,听起来似乎很可笑。或许在很多人看来,反正你已经当了皇帝,认谁做爹不一样?但实际上,这场认爹的争论,其实是朱厚熜和老臣们之间,关于权力的争夺战争。如果朱厚熜放弃认自己的父亲,那就意味着他输给了那些老臣,以后就只能听从老臣们的摆布。

这场‘认爹’的争论,持续了足足三年多的时间,最后还是以明世宗朱厚熜的胜利而告终。而朱厚熜胜利后,也因此成功的将自己生身父亲朱祐杬,追封为明睿宗,母亲蒋氏追封为慈孝献皇后。

不光如此,朱厚熜还将父亲朱祐杬的牌位,供奉到了太庙之中。要说这事其实也很正常,毕竟朱祐杬已经成了皇帝,牌位进入太庙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但问题是,太庙之中的牌位的供奉是有讲究的,不是随便摆放就可以的。

在大臣们看来,一个对于朝廷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的人,只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后来当上了皇帝,就被追封为睿宗,而且还请进太庙之中进行供奉,这是他们很难接受的,所以,大臣们坚决反对此事。

而且,按照当时的礼制,太庙正殿当中,只能供奉九个牌位。如果朱厚熜强行将自己的父亲搬进太庙,就需要把这九个牌位当中,除太祖之外和自己关系最远的一个老祖宗搬出太庙正殿,请到偏殿去。

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,亲手打下了江山,自然是不能动的,而且要放在正中间祭拜。再往下,就是朱棣。也就是说,如果朱厚熜想要将自己老爹摆进去的话,就得把朱棣给请到偏殿。

要知道,如果没有朱棣发动靖难之役,那后来这一支朱家人,根本就当不了皇帝。

所以,朱厚熜就只能耍一个小花招,将朱棣的庙号改为了明成祖。被称之为祖的皇帝,是不用搬出去的。所以,朱棣被改称为明成祖之后,就不用被搬到偏殿。然后往下顺次移动一个,将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给移到偏殿。朱高炽在历史上只做了几个月的皇帝,贡献相对较小。就算把他给移出去,问题也不算太大。

在朱厚熜之后,朱棣的庙号,就由‘明太宗’变成了‘明成祖’。
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