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排行榜 曹操仅排第九

爱百科 33 0

导读: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你知道都有谁吗?他们的排名又是怎样的你知道吗?从古到今军事家一直都是那么的吃香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排行榜,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们。

  1、孙武

  孙武,字长卿,生卒年不详,春秋末期齐国乐安(今惠民县)人,祖父田书为齐大夫,攻伐莒国有功,齐景公赐姓孙,封采地于乐安。公元前532年的齐国内乱后,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,潜心钻研兵法,铸成兵法十三篇。公元前512年,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,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篇晋见吴王。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,孙武议论惊世骇俗,见解独特深邃,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,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,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,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,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。公元前506年,吴楚大战开始,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,千里远袭,深入大国,五战五捷,直捣楚都,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,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。

 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,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。流传至今的《孙子兵法》是我国现存最早、最完整、最系统的兵书,北宋神宗时,被列为《武经七书》之首。全书共分计、作战、谋攻、形、势、虚实、军争、九变、行军、地形、九地、火攻、用间十三篇,5900余字。《孙子兵法》揭示了战争的规律,论述了战争论、治军论、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,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,被誉为“兵经”、“兵家鼻祖”。《孙子兵法》已有英、日、德、法、俄、捷、朝等文译本,国际上认为它是“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”,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,而且在经济、体育等方面,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。


网络配图

  2、成吉思汗

 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才能,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他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,力避树敌过多;用兵注重详探敌情,善于运用分割包围、远程奇袭、佯退诱敌、运动中歼敌等战法,史称“深沉有大略,用兵如神”。他知人善任,曾起用一大批杰出的军事、政治人才。

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,对蒙古民族的形成有巨大意义;攻金灭夏,为全中国一统王朝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;建立横跨亚欧的大帝国,打开了东西方的大通道,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。

  3、白起

  白起,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,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的军事统帅。他一生善于用兵,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,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,歼敌百万,未尝败绩,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。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“料敌合变,出奇无穷,声震天下。”(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)白起用兵,善于分析敌我形势,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。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,各个击破;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,并附以水攻;华阳之战长途奔袭等。白起最突出的军事思想是善于野战进攻,战必求歼,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,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。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(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)。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,这是非常难得的。其指挥的长平之战,是中国历史上最早、规模最大、最彻底的围歼战。其规模之大、战果之辉煌,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。然善始者未必善终,白起功高遭忌,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,白起如此,伍子胥、李牧皆是如此。

  4、韩信

  韩信以项羽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,几年内登坛拜将,屡建奇勋,终至成为左右楚汉战争的一方诸候。蒯通以“略不世出”来赞誉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。其用兵之道,为后世兵家所推崇。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,他曾著有《韩信兵法》三章,可惜已经失传。韩信的军事才能令刘邦极度不安,故在项羽败亡后,即夺其兵权,徙为楚王,继又黜为淮阴侯,软禁于刘邦身边。一天,刘邦问韩信:“你看我能带多少兵?”韩信答“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之军。”刘邦又问:“那末你呢?”韩信怔了一下,突然狂傲的大笑:“我是多多益善啊!” 韩信的绝世军功和才华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,汉高祖十一年(公元前196年),吕后和萧何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,以谋反罪名杀之。一代名将,死非其所,实堪哀伤。

  5、项羽

  项羽在中国从来都是成者王败者寇,成功的让后世景仰,世人称道,而失败者则会万夫所指被世人所不霄,但项羽却是一个例外,项羽最后败在了刘邦的手下,自刎在乌江边上,虽然他败了,但项羽在人们心中从来都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将军,一个让人望其项背的大英雄,刘邦虽然胜了,但我们更多的听到人们在骂刘邦夸项羽。有人说是刘邦打败了项羽,有人说是韩信打败了项羽,但我认为是项羽自己打败了自己,在那个年代,除了他自己,没人可以打败项羽。


网络配图

  6、霍去病

  西汉著名将领。河东平阳(今山西临汾西南)人。卫青外甥。善骑射。 初为武帝侍中。 元朔六年 (前 123),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,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,斩获2000余人,战绩卓著,封冠军侯。元狩二年(前121)三月,为骠骑将军,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(治狄道,今甘肃临洮),转战六日,深入千余里,斩获近9000人。夏,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(治马领,今庆阳西北),迂回至祁连山(今南山)、鱳得(今张掖西北)一带,袭破匈奴浑邪王、休屠王两部,斩获3万余人(见河西之战),以功益封5400户。自此恩宠有加,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。秋, 以 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。元狩四年(前119) 春,率5万骑为东路军,由代郡(治代县,今河北蔚县东北)出塞2000余里,重创匈奴左部,斩获7万余人,封狼居胥山(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,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),临瀚海(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,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)而还。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,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(见漠北之战)。与卫青同为大司马。属下校、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。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,有“匈奴未灭,无以家为”(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)之壮言。前后六次出击匈奴,每战皆胜,深得武帝信任。作战勇猛,果敢深入。但少年得志,不恤士卒。

  7、李世民

  李世民是那种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军事天才。从十八岁起(现在高中毕业生的年龄)就统帅数万大军南征北战,攻无不胜,战无不克。只是由于后来当了皇帝,治国才能过于突出,后人往往津津乐道于“贞观之治”,而忘了他的赫赫武功。所以在《说唐》这样的民间话本中,他被描写成知人善任,但武功平平的儒将形象,时时需要手下武将的保护,这才有了程咬金月下赶秦王,秦叔宝抱病战尉迟,单雄信割袍断义,尉迟恭御苑护主等脍炙人口的段子。实际上,李世民不仅善于指挥军队,自己也是一员“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”的猛将。北征刘武周时,他只带了一名甲士到战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去观看敌军营寨,不料被数百敌军包围。他骑马便跑,却被对方骑兵紧追不舍,杀了甲士。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,李世民突然勒马转身,大喝一声冲了过来,在众人惊愕之际,拉弓便射,领头的武将措手不及,应弦落马,又刷、刷、刷几箭射倒数人。兵众见头领被杀,秦王勇不可当,不敢再追,慌忙退去。其勇猛可见一斑。

  看李世民打仗,既欣赏他的智谋,更惊叹于他的勇猛。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,也是血气方刚的青年,常常在战场上做出一些惊人之举。在和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交战时,手下武将纷纷主张速战,他冷静的分析道:“宋金刚孤军深入,粮草不足,然兵精将猛,锐不可当,速战速决对其有利。我军应当闭营养锐,耗其锋芒,待其粮尽,自当遁走,到时我军趁机追击,可保全胜。”在耐心等待了三个月之后,宋金刚果然撤退,李世民立即倾巢出击,一昼夜行二百余里,战数十合,大败宋金刚,其手下猛将尉迟敬德降唐。追击到高壁岭时,由于推进速度过快,辎重和粮草都已经被甩下很远。谋士刘宏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苦苦劝谏道:“大王破贼,逐北至此,功已足矣。如此追击不已,不爱身乎?且士卒饥疲,宜在此稍歇,待兵粮毕集,然后再追,为时不晚。”李世民并不下马,正色答道:“宋金刚计穷溃走,军心沮丧,正当一举歼灭。功难成而易败,机难得而易失。若有片刻滞留,使之稍有喘息,不可复攻矣。吾竭忠殉国,岂顾身乎!”于是率领数千精锐骑兵继续猛追,把主力部队完全甩在后面。连续两天不吃饭,三天不卸甲,狂奔数百里,终于在今天山西中部的介休捕捉到宋金刚的主力,一日之内连续突破宋金刚八道防线,杀敌上万。第二天又击破第九道防线,杀敌三千。宋金刚一辈子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人,杀得他叫天天不应,喊地地不灵。当他准备组织第十道防线的时候,士气完全崩溃,部下拒绝听命,四散逃跑。宋金刚与百余骑兵逃往突厥,后被突厥抓住腰斩。

  8、努尔哈赤

  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军制。八旗制度是由氏族公社的生产组织演变而来的。女真人的习惯,每逢出师打猎,全族的壮丁都要出动。他们每人出一支箭,10个人组成一个小队,由牛录额真指挥。后来由于军队不断扩大,努尔哈赤就规定每300个人设一个牛录额真;每5个牛录为一个甲喇,设一个甲喇额真统辖;5个甲喇为一个固山,设一个固山额真统领,并设两个梅勒额真作为固山额真的助手。每个固山为一旗,由亲王担任统帅,率领7500人,分别用红黄蓝白四色旗为标志,所以也称四旗。后来。又增加了镶红、镶黄、镶白、镶蓝四旗,一共八旗。八旗制度是“以旗统人,即以旗统兵”的兵民合一、军政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。八旗士兵平时狩猎耕种,战时上马出征。八旗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,而努尔哈赤则是最高统帅。八旗制度的实行,提高了女真人的战斗力,入关前的八旗兵几乎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所向披靡,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
网络配图

  9、曹操

  曹操(155—220)三国时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和诗人,史称魏武帝。曹操祖籍安徽亳县,小名阿瞒,字孟德。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,扩张了自己的军事实力,又于建安元年(196年)把汉献帝迎至许昌,遂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建安13年做了丞相,赤壁之战被刘备孙权击败后回北方重整势力。公元216年自封魏王,曹丕继位后追封其父为武帝。曹操精通兵法,又长于诗歌,以诗抒发报负,今存诗20余首。其诗被誉为“汉末实录,真诗史也”。他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的诗句成为英雄老当益壮,志气冲天的代言,堪称千古绝唱。

  10、岳飞

  岳飞(公元1103年一1141年),字鹏举,生于河北西路相州(今河南安阳)汤阴县一个农民家庭。他自幼随父亲在农田劳动,体格健壮,臂力过人。他沉默寡言却很有志气,劳作之余师从射箭名师周侗和枪手陈广,练得武艺超群。他勤于读书,尤其爱读《左氏春秋》和孙吴兵法。在母亲姚氏的教诲下,岳飞脑海里深深地刻上了忠君报国、忧国忧民,以天下为已任的信念。自1122年(北宋宣和四年)到1129年(南宋建炎三年)的8年间,岳飞先后四次从军,跟随七任长官转战黄河南北,抗击金兵。他背负着岳母亲刺的“尽忠报国”四字,满怀着一腔报国热忱,在战场上奋勇杀敌、屡立战功。但是由于他年轻气盛、意气用事,加之南宋朝廷软弱腐败,岳飞的军旅生涯充满了艰难曲折。他曾因越职上书,反对朝廷避地东南而遭到革职;曾因率部擅自行动而险遭军法处决。但智勇双全的岳飞凭着坚定的爱国信念,凭着过人的勇力和超人的智慧,抗阻住了金军的铁蹄,也抗住了厄运的袭击,在挫折和困境中逐渐成熟起来。
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