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夜半狂歌悲风起,听铮铮、阵马檐间铁。南共北,正分裂”,辛弃疾的词中有一股气,是别人所不能模仿的。辛弃疾是一个将军,但他也是一个词人,在大部分词人还在写情的宋朝,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,一跺脚就震撼了整个大宋词坛。
辛弃疾这一生都想要收复失去的河山,想要将金人赶出中原;他曾带兵夜下追叛徒;也曾带五十人偷袭几万的敌营捉拿首领交于朝廷。他也因为自己“归正人”的身份无法得重用,在南宋的朝廷压抑之下不能一展抱负。
但不管辛弃疾如何,无论他是名气震惊朝野,还是只能被压抑不能施展拳脚,范如玉都没有变过。她还是那个会在辛弃疾在外面喝酒时,将家里抄满解酒文的范如玉,是辛弃疾荣辱与共的妻,是那个相守一生的红颜。辛弃疾是幸运的,有人能够懂他,敬他,陪他。
故国虽在,山河不复,但有红袖相伴
在北方朝廷沦陷之后,众人南下建立了新的朝廷,但是在江南的山水风光里面,他们却迷失了,再也没有之前想要一统山河的雄心。皇帝和朝臣都软弱了,都耽于享受了,他们没有了以前的风光,却搞起了南北地的歧视,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勉强的在“自己人”身上找一点自尊,找到一点优越感。
辛弃疾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了南朝,尽管他的能力让人佩服,尽管他收复山河的决心让人动容,尽管他的诗文让南朝震惊。但是由于他是北方的“归正人”(南宋对沦陷在金人的宋人的蔑称),由于朝廷的软弱,辛弃疾失去了能够带兵前往沙场的机会。
在辛弃疾回归南宋之前,曾经是沙场上的将军,曾经几次带领几十人赢得了几万人的战争,他是天生带着“气”的文人,是天生的将军。可宋高宗一边夸赞着他,又一边将他的翅膀折断,让他再也不能够在马上驰骋。
辛弃疾爱上了酒,他喜欢上了醉时的感觉,喜欢上了在半醒半梦之间能够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沙场连营”的感觉。妻子范如玉又怎会不知道他心里的苦闷,又怎会不知道他心里的委屈,只是她担心辛弃疾的身体,担心他的状态。
范如玉从来没有唠叨过辛弃疾一句,就算是不愿辛弃疾喝酒也没有半句的唠叨,只是默默的将家里写满,将她的关心写满。范如玉是范子美的女儿,出生在诗书之家的她,在每次辛弃疾去喝酒之后,她就在自家的窗户上写满诗文,写满劝辛弃疾不要喝酒的话语。
“昨夜山公倒载归,儿童应笑醉如泥”,每次醉的连家都不认得辛弃疾,都如同一条死狗一样被友人送回,然后由范如玉照顾。等到辛弃疾的酒醒了,一睁眼就蒙了,家里像是刮过一阵文字的龙卷风一样,清秀的小字,哪里都是,整个家里也像极了留言墙。“起向绿窗高处看,题遍,刘伶元自有贤妻”。
辛弃疾对待范如玉的举动,半是怜惜,半是无奈,他的家国不在,但是祖父辛赞的话语犹在耳边,“登高望远,指画山河”,是他的年少梦想,可是现实却叫人触目惊心,不敢也不愿再醒来。范如玉自然知道自己“书”也白写了,但是她依旧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不要那么消沉,依旧希望他能够爱惜这副想要捐献给家国却被家国抛弃的身躯。
无论辛弃疾经历了多少的浮沉和不得志,但是家里总有人会在他醉酒后照顾他,会有人为他将家里的门窗题满。
在辛弃疾攒满了失望之后,主动也是被动的选择了半归隐,那一年他四十二岁。在范如玉的陪伴下,辛弃疾开始过起了醉心田园的生活。辛弃疾将自己的志向全部注入词中,将自己的人生也全部写入词中,他写了400多首词,有自己的梦想,也有和范如玉的生活,也有故国的旧山河。
“寿酒同斟喜有余,朱颜却对白髭须,两人百岁恰乘除”。同岁的夫妻俩,一起在五十岁做了寿,辛弃疾的欢喜也溢于言表,对他而言,范如玉的陪伴,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幸运了。
“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”,辛弃疾的眉头开始展平,没有了之前的悲伤,开始享受现在的生活,他也会拉着老妻一起喝酒,然后两人看着彼此的白发开始大笑。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生活了,相伴相知相守,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,却在平淡如水之中酿起了感情的酒,绵香而又醇厚。
“鸡鸭成群晚不收,桑麻长过屋山头。有何不可吾方羡,要底都无饱便休”。命运不幸,但是幸得红颜相伴,自此一生虽有憾,但是可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