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,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?

爱百科 7 0

“不要贬低元朝,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”,原话并不是这么说的,也不是朱元璋所说。

《明实录》里记载着朱元璋这样一句话:

元虽夷狄,入主中国,百年之内,生齿浩繁,家给人足,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。虽古有献俘之礼,不忍加之。令服本俗衣以朝,朝毕,赐以中国衣冠。

坊间流传的“不要贬低元朝,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”这句话,大抵出于此处,“朱元璋尊敬元朝”,“朱元璋父母靠元朝养”等论调,就此传开。

明军攻入大都驱逐胡虏后,大臣们纷纷批判元朝皇帝昏庸无道,称赞朱元璋的英明神武,但朱元璋却对臣子们贬低元朝君主的行为非常不满,对大家说道:

元主中国百年,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,奈何为此浮薄之言?亟改之。

对于中原百姓来说,推翻残暴无道的元朝统治,是替天行道。在蒙元的统治下,朱元璋一家四处流亡,最终,父母和大哥饥寒交迫而死。早年的朱元璋也曾沦为乞丐,凄惨度日。可以肯定地说,朱元璋对元朝肯定没有好感。甚至说,朱元璋应该对元朝恨之入骨才对,可为什么在建立明朝后,他却处处为元朝的正统性做辩护,不但从天理的角度承认元朝的合法性,还从个人感情上表达对元朝统治的感恩戴德之情。这不禁让人在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。其实要解释这个问题,并不难。

在其位,说其话,且“华夷本一家”

1367年,朱元璋在消灭两湖的陈友谅、浙江的张士诚和福建的方国珍后,基本统一了整个南方地区,于是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,常遇春为副将军,率军25万,北进中原,兴兵北伐。同时发布《谕中原檄》,以“驱逐胡虏,恢复中华,立立纲陈纪,拯救斯民”为纲领,感召北方人民联合起来,一同反元。

朱元璋北伐讨元

在《谕中原檄》中,朱元璋痛斥蒙元无道,祸国殃民“及其后嗣沉荒,失君臣之道,又加以宰相专权,宪台报怨,有司毒虐,于是人心离叛,天下兵起,使我中国之民,死者肝脑涂地,生者骨肉不相保”,这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对蒙元统治者的仇恨和愤怒,并号召更多的民众加入到讨元战争中来,以赢得最终的胜利。

1368年,蒙元大势已去,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为帝,建立明朝,一改之前“驱逐胡虏”的排蒙口号,提出“华夷本一家”的观点。在登基后的《大赦天下诏书》中,朱元璋说道:

明军攻入元大都以后,俘获了大量了蒙元宗室和官员,但朱元璋却要求军队不得危害元朝的宗室子弟,对俘获的贵族也一概以礼相待,愿意归附的封赏爵位。

明军攻入元大都以后,俘获了大量了蒙元宗室和官员,但朱元璋却要求军队不得危害元朝的宗室子弟,对俘获的贵族也一概以礼相待,愿意归附的封赏爵位。

这叫什么,用一句很俗的话叫:屁股决定脑袋。洪武二年,朱元璋又陆续释放了俘获的蒙古亲王。

今元后脱忽思氏在此,北狄但知食肉饮酪,且不耐暑热,饮食居第,务适其宜焉,若其欲归,当谴还沙漠。

元亡明兴,乃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

众所周知,朱元璋是“草根皇帝”,在古代422位帝王中,能像朱元璋白手打下江山的,除了刘邦,很难找出第三人,所以朱元璋是典型的实干家。虽然老朱很勤勉、很努力,但老朱却大字不识几个,朱元璋的内心深处有着很强的“天命论”。

在朱元璋看来,一个放牛娃、一个乞丐都能当上皇帝,这不是天命,又是什么!在朱元璋的眼里,“元亡明兴”既然是天命,那么“宋亡元兴”也是天命如此,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性,朱元璋必须承认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是承天命而兴的合法政权,说白了就是,朱元璋虽然深受元朝迫害,但他必须承认元朝的正统性。

在朱元璋的天命说中,布衣出生的他能成为天子,是上天的安排,并且否定在元亡明兴的过程中人的作用,将这场王朝更替的过程认定为“此天命,非人力也”。

从“献俘礼”来看朱元璋的统一归化思想

明清之际,每遇重大战争,大军得胜凯旋,都要在午门向皇帝敬献战俘,这被称为“献俘礼”。洪武3年,李文忠大胜归朝,将擒获的北元太子及各酋首,以及缴获玉玺金印等献与朱元璋。

因为此战意义非凡,杨宪建议“应该让北元太子行献俘礼,在太庙进献宝册。”杨宪是文官出身,为了突出“法统合理化”的思维,他更在意的是通过让元太子在太庙“进献宝册”的方式,实现“中原统治权合法移交”的手续问题。

那么朱元璋对此又是持什么态度呢?

这便有了文章开头《明实录》中朱元璋说的那段话。这几句话翻译过来就是:元朝虽然是夷狄入主中华,但是在它统治的一百年内,我们的父祖也是在它统治之下繁衍生息的,也曾经希望能够在他统治之下过上太平安心的小日子的。

(而如今元朝灭亡了,)虽然“让前朝国君献俘”之礼古已有之,但是我作为新朝的开国之主,“不忍心”让曾经自己父祖的皇帝的后裔来“献俘”给自己,(因为就算是周朝代替商朝的时候,也没有这么干过。)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们穿上平时日常穿的衣服,来朝拜自己,等朝拜结束之后,赏赐他们穿汉人的冠服。

我们知道,元朝靠强悍蒙古骑兵打下庞大版图,早在元朝与南宋激战正酣时,他们的许多农业政策,都远远走在“富宋”前头。元军一方面在南宋攻城略地,另一方面开始废除南宋年间的苛捐杂税,宋代的上百种捐税几乎被一口气废除。只这一桩业绩,就不止朱元璋点赞,明朝中后期的于慎行、朱国桢等学者,都大赞元朝“赋税甚轻”“政令疏阔”,可以说元朝也收到好评无数。

而且元朝的“生齿浩繁”、“家给人足”的景象,确实不是稗官野史。元朝立国后,就下大力气鼓励垦荒。只要农民认真开垦荒地,这块地第一年赋税全免,第二年只收一半赋税,第三年才起征。特别是在作为朱元璋老家的淮西地区,元朝除了垦荒之外,还一度“最加优恤,租税甚轻”。虽说这种粗线条的农业政策有很多弊端,但不得不说,在元朝前期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

朱元璋这一番“感恩元朝”的言论,与其说是政治姿态,不如说恰恰是对元朝历史的正确认识。

第一,不要曾经自己父祖的皇帝的后裔来“献俘”给自己,这充分体现了朱元璋作为新君政治怀柔、宽宏大量的做人准则,也规避了直接从异族手里“承祚”的尴尬;

第二,让元太子穿日常服饰来朝拜,就意味着元太子在这次“献俘礼”里是处于“普通人”的角色,所以这次“献俘礼”还是照常进行的,只是没有侮辱元太子。这有利于遗民民心的安抚,更有利于天下民心归附;

第三,“赐中国衣冠”,意思是虽然你们以前是元朝的太子以及各种皇室贵胄,但此刻你们已经是我大明的臣民了。所以通过这个方式实际上就实现了“法统合理化过渡”,同时对于朱元璋师出有名的统治,有了合理化的说法。

不难看出,朱元璋在说出这段话后,对其加强自己的统治和巩固自己的人设,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,而非杨宪等人所思考,所以说朱元璋能当上皇帝也绝不是天命所为,而得归结为给人的文治武功和对大局的把控。
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