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一品朝廷命官柏葰为什么会被当街斩首?

爱百科 12 0

两朝重臣,深得圣上器重‍

柏大人原名松葰,是蒙古正蓝旗人,巴鲁特氏。在一八二六年的时候,也就是道光早年,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考中了进士,从此进入朝堂,开始了自己的仕途。这位柏大人的仕途畅通有些骇人。历任的官职,一双手都数不过来。

当时已经算是清末,大清的气数将尽,那时候时局动荡不堪,吏治腐败不已。朝堂上的那些大官们只顾得贪图享乐,哪有心思去理会家国大事。

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,长期处于这种腐朽风气的腐蚀,我们的柏大人依旧能坚守自己。他没有受到那些没有上进心,只顾得勾心斗角、结党营私的同僚们的污染,保持着为官清正,就连《清史稿》称其“素持正”。

就是因为柏大人是当时朝廷的一股清流,所以吸引了当时执政的道光皇帝。道光皇帝很喜欢柏大人,颇为器重。所以,柏大人创下了一年之间,连升五级的记录。也是因此,遭到了朝廷中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忌恨。

我们的柏大人不但是道光皇帝的宠臣,同样深得咸丰皇帝的喜爱。在咸丰年间,柏大人出任热河都统。他在职位的时候,发现了存在于热河地区的诸多弊端还有很多矛盾之处,像他这般正直的官员眼中是容不得沙子的,所以并没有放过这些问题。

柏大人认真分析每个弊端并进行了治理,而且将蒙古地方的矿产问题较为妥善地处理了。

从此之后,柏大人愈发的被皇帝所看重。即便是在咸丰时期,仕途依旧通畅。后来,也为大清国解决了大大小小的诸多问题。

仕途坦然,一路畅通无阻;两朝重臣,深得圣上器重。柏大人可谓是活生生的人生赢家啊!

科举舞弊,柏大人身陷囫囵‍

在一八五八年的时候,柏大人又升职了,成了文渊阁的大学士。可是,这次升迁却不是好事的开端。

在这一年,成为文渊阁大学士的柏大人需要主持顺天的乡试。乡试算是最小的科举考试,也不如其他科举考试那样的严格。这次考试的考生足有近千人,最后录取十分之三,也就是会有三百名考生从中脱颖而出。

其实,本次乡试的过程还是非常的顺利的,一直到九月份发榜的时候,都没有什么事端发生。但,在其他同僚为柏大人庆祝的时候,参加考试的考生们闹腾起来了。

而这一闹腾,便有一桩大案浮出水面。

事情是这样的,在考生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揭榜的时候,居然发现平日里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平龄居然中榜了,还是高中的第七名!

要是这位平龄是正常的考生也就罢了,可能是运气好,超常发挥,这无可厚非。但是,这位平龄只是一个戏子,每天还登台唱戏,这都能高中,那他们这些每天读书到深夜的学子们岂不是学到猪窝里去了?

所以,在放榜半个多月后,一份奏折递到了咸丰皇帝面前。奏折中指出了这次顺天乡试的怪异之处,将一个戏子录取为举人,实在是说不通,而且这戏子的两份试卷还不同,应该细细审查。

咸丰本就非常痛恨科举舞弊,看到奏折,立刻派人严查此案。特地任命两名亲王还有两位朝廷命臣审查这个案子。

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,五十多个不懂学术的混子都中榜了!当即就把主考官柏大人给革职了。

自信满满,却不敌墙倒众人推‍

皇帝大发雷霆起来,官员们办案的速度那是杠杠的。而且这次办案调查的主要官员更是出了名的铁帽子王载垣,深得咸丰帝的信任。

在办案调查组成立后,铁帽子王载垣便立刻展开行动,将这次顺天乡试的所有考卷都进行了彻查。

彻查的结果也是让咸丰皇帝怒不可遏,三百位录取的考生中五十位的卷子是写得乱七八糟。而戏子平龄的卷子更是离谱,一篇文章才八百字,光错别字都差不多达到一半。

其实呢,我们的柏大人,在这场科举舞弊案中,仅仅属于渎职罪。因为这次的舞弊,他基本不知情,也只是稀里糊涂地收了十六两银子。那些主犯都是贪污了几百两银子的。

因为十六两银子的小事就斩杀深得皇帝信赖的一品大员,显然是不可能的。这一点,柏大人自身也是知道的。

但是有些人却想置柏大人于死地。所以,这桩案子一审再审,终于查到了关于柏大人的地方。柏大人因为难以拒绝亲戚的请求,一个名叫罗鸿绎的人被他给违规录取了。

这下,就有了让柏大人死罪的理由。在柏大人被下达“斩立决”后,他依旧不在意。

因为他觉得,自己根本就不会死,皇上也不可能杀他。他认为,自己顶多被流放个几年,就当是看看风景了。所以才会让儿子回家准备好包袱。

其实,咸丰皇帝也不想杀他,但是一众官员不乐意了。纷纷上奏,其中一些权臣如载垣等,推波助澜,三番五次的请求。咸丰皇帝只得无奈的判决斩杀柏葰。
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